Tuesday, June 19, 2012

我的翻譯工作


【前言】
我最近正在把托爾斯泰50歲以後的有關信仰方面著作的英譯本翻成中文;有人認為我應該去接洽出版,謀一點名利;這不是我的初衷,也跟我的理念不符。

我認為翻譯的工作,必須盡心、盡性、盡力、盡意的忠於作者的心意,正如讀聖經的態度一樣,否則不但對不起讀者們,也是對原作者非常的不敬。我知道自己的中英文造詣和相關的宗教領域並非屬於專業之流,所以盡了心意力,就無所愧疚。

我會選擇翻譯托爾斯泰的信仰著作,是因為在研讀聖經的過程中,大師與我有太多相同的疑惑之處,大師對於疑惑和矛盾的不妥協的態度,使我十分的敬佩;所以一面仔細的研讀、譯作,一面追溯大師的思潮,一面感受他對耶穌基督和神的信心,是工作中最大的收穫和享受。

我留下這個篇幅,準備把譯作當中所碰到的困難,感觸紀錄下來,因為這個工作的負荷之大可能經年累月,讀者們可以在紀錄中,了解目前的進度。

【轉折】
整個翻譯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七拐八折。從一開始,我決定選擇主觀成分比較少的《簡明福音/A Gospel in Brief》著手。所以在5/13先翻譯了《如何讀福音書/How to Read the Gospel》第一篇短文,還不怎麼太難過,但是《簡明福音》讀到了第六章就發現不只暗礁處處,而且也碰到了冰山。

翻譯大師的宗教哲學理念得非常小心,一點都疏忽不得。所以希望先在此打住,先了解大師的主觀理念,從另一個角度,從另一本書《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來理解前一本書。同樣的,書念到一半,又發現暗潮洶湧,但處是漩渦暗流。不過從念一本書來理解另一本書的方法是有效的;只是大師的思維何其廣大深邃,這回挑選的書就從小說類著手。大師寫的小說的目的是要讓普羅大眾一看就明白為主;我如果連他的小說都讀不了,那整個譯作的計畫就可以打烊了。

6/22我選了《What Men Live By》,6/28日上午可說是98%很滿意的翻譯完了,也明白了大師對神,對生命,對人和對愛的看法。整個過程確是七轉八折。

【態度】
我個人認為,如果稱為是譯作,就必須盡可能的忠於原著,要不然只能說是意譯或改述了。我不懂得俄文,所以都是從英譯本再翻成中文。如果可能的話,我都願意附上原來的英譯本或英文譯者的名字和年代。

近日在翻譯《ALYOSHA THE POT》時,先採用了一個網路上很普遍的英譯本,等到已經快接近完成的時候,才發現了一個冷門的英譯版本,相較之下,後者比較像是忠實的譯本,所以只好選了比較忠實的,從新來過。

side track
8/5 家裡開始進行整修房子地基,一群工人,還有嘈雜的機器聲響,沒法長時間思考和工作,所以挑選C.S. Lewis The Screwtape Letters篇幅較短,譯名為《鬼話連篇》。

8/28 在 youtube 上看到薛迪中長老的講道,他引用了麥克阿瑟將軍的為子祈禱文,翻譯得非常傳神;我到網路上看到了大約4個中文的版本,都翻得很好,但是在這一段禱文裡,我跟他們有不同的看見: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不要以願望代替實際作為;使他能夠認識主---並且曉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吳奚貞教授)

在下半句裡的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to know himself,幾乎每個版本都翻成了兩個對等的陳述,用並且,或而且,把它們連了起來。我個人認為麥帥在這裡用了— and that,而不是單單用and,是有個主屬和從屬的含意:

使他能夠認識主 從而認識他自己

認識了創造天地萬物的神以後,根據這種認知,再來認識自己,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還有幾個版本都把 foundation stone 看成是 foundation 而已,所以有基石或基礎的譯法;但是 foundation stone 還有 corner stone 的意義,就是那房角石,也就是地基的第一塊石頭,所以有開端的含意。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