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9, 2012

我的音樂往事和郭子究老師



我的音樂往事

我對音樂下的工夫其實有限,一生中更沒走音樂的專業路線,這篇文章只是紀錄一些中小學時,曾經經歷過的音樂學習往事,想要趁著自己還沒有完全淡忘前,趕緊寫下來,當作將來回憶時的參考.

小學

民國四十年代花師附小的音樂課程,在一,二年級,大概是定位在唱遊,老師(似乎是級任老師上課)教一句,大家學一句,唱歌之外,大概再搭配一些簡單的手足舞蹈,大家其樂融融.到了三年級以後,音樂課就由李淑慎專任老師負責了,大家得開始學習五線譜,認識"豆芽菜",什麼是高音譜,什麼是低音譜記號,幾分音符,什麼調,升半音,降半音,....等等.李老師教大家練習識譜的反應速度時,還會用左手當五條音譜線,右手比在第幾線或第幾間,測試大家是否能正確唱讀.後來,讀花中時,音樂老師郭子究先生也用了相同的教法,而郭老師是李老師的姊夫,因此,這套獨門教法大概是他們親友共同想出來的吧.

小學同學中,真正請了老師學過音樂的,應該有楊淑靜,張壽美,王慧靈等.在當年大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寬裕的情形下,能有餘力去學音樂(多半是彈琴)的,大概都不是來自普通家庭,談到音樂,小學班上男生只有乾瞪眼的份,好像沒人學過琴.幾位學琴的女同學中,淑靜因練得最勤,又有天份,小學時就是鋼琴比賽的常勝軍,成了學校裡的明星人物.不論是學長姊,或是學弟妹,附小當時的學生,大概很少有人不認識淑靜這位明日之星的.淑靜後來更順理成章地走上了專業音樂之路,並負笈義大利,成了有一定名望的國際級鋼琴家.

在附小當年的正式音樂活動中,只要需要彈琴伴奏的,大概都是由淑靜擔任.壽美則也會在升旗典禮中客串一角.每年讀四五年級的學生中,李老師會挑選一些組成合唱團,李老師負責組訓和指揮,每天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練習,淑靜則是當然的鋼琴伴奏.每年在訓練告一段落,要正式參加校際比賽前,李老師還會率團走到郭老師的花中教師宿舍,演唱給郭老師聽,並請其做賽前的最後指點和修正.

附小當年或許因為學生人數不若明義和明禮國小多(他們單一年級都有十班上下,附小只有三班),老師選擇團員的範圍較受限制,參加團體合唱比賽好像不太容易贏過他們.在較年幼時(二或三年級),聽同學慧靈唱歌,聲音清亮,又中氣十足,她在舞台上表演唱遊劇的歌舞,始終縈繞腦際,未曾遺忘.我從小對唱歌算是有些興趣,但是自己唱得好還是壞,則並不清楚.一直到四年級被選入合唱團,後來並被老師指定擔任男聲solo部份,才大概猜想,自己可能唱得還可以吧.那時,合唱團選唱的歌曲,記得有木蘭詞,蘇武牧羊,茉莉花,西風的話,...等.

六年級上學期時,學校指派我和一位五年級的女生參加該年度的全縣獨唱比賽.李老師在讓我試唱過一些歌後,選出了一首指定曲(不記得是什麼了,也許是"踏雪尋梅"),自選曲則是"我現在要出征",每天仍是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反覆練習.現在想起來,又有一些迷惑,那時不是即將面臨升學考試,已進入戰鬥位置,怎麼還會每天在準備參加歌唱賽呢?而為了準備歌唱賽,那時的當然伴奏---淑靜,也要從頭奉陪到底,幫我們每天的練習伴奏,辛勞不在話下.

在練唱"我現在要出征"時,我被李老師覺得不滿意,要求重唱最多次的部份,是歌詞中:"有伊人要同行,唉,有伊人要同行",那個"唉"字.大致上,老師要求要唱出那種無奈,遺憾,有點高興有人送行,但又不捨的心情.每每唱到這裡,會被要求重唱,有時太強,有時太弱,有時不夠婉轉,...等等.唱到後來,我變得對這個音節有些誠惶誠恐起來.每唱到此,就會看李老師的表情,想知道唱得是否合乎要求.六年級的級任老師劉雲程老師,是北方人,說得一口標準國語,在我練習的過程中,當然也是持續關心,不時的給予正音指導.

淑靜常年留著兩條長長的辮子,辮子應該還是經過細心編織的,非常工整.每次當她要坐在鋼琴(或風琴)前的琴椅時,都會用兩手將她的(百摺)裙擺由後往前一攬,再行就坐.等她敲響悠揚的前奏,我們練唱者就依次進行練習.練唱時,總是因老師對我們唱者的表現不滿意,而反覆推敲,淑靜的伴奏倒從來不出什麼差錯,或許這些歌曲的伴奏譜,對她而言是太過容易了一點兒吧.

六年級的獨唱賽終於在一個週六下午到來,地點是明禮國小的禮堂,附小幾位相關的老師,參賽者,和淑靜就一起到了比賽現場.記得那次比賽一共有約二十人報名,週六初賽要選出六人,再參加第二天的決賽.參賽者一一上台,我抽到的號次在中後段,李老師說,前段上台的比較不利,因裁判還不能掌握整體的平均水準,評分會不知如何定位.我心想,運氣還不錯.不過,後面上台的,也有要克服的問題,在等待上台期間,要面對自己心中的忐忑不安.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等待期間,坐在台下,聽著其他參賽者的演唱,雙腿還不聽使喚地微微颤抖,想停都停不下來.好在,在快輪到我時,倒是恢復平穩,不再那麼緊張了.

上得台去,報上號碼姓名,先唱指定曲,再唱自選曲.唱到那個"唉"字時,就全神貫注地謹記住老師的要求,努力將它唱好.唱出後,立即看向坐在台下五六排座位上的李老師,只見她頻頻地大力點頭,因而便覺心安踏實,整首歌再重複一遍後,就結束了演唱.

在全部參賽者中,有一位明義國小的女生,名叫孫○惠(為示尊重,姑隱其名).她選唱的自選曲是"夏日最後的玫瑰",聲音甜美高亢,真的讓人有餘音繞樑三日的感覺.那天,她穿著的是深藍色絲絨的衣裙,頭上戴著紗飾,紮著絲帶.而我和大多數參賽者一樣,只是穿學校的黃卡其制服,服裝上的差異極其顯著.

聽所有其他人演唱,要問我唱得比我好還是差,除了少數幾個明顯差一些的之外,我實在無法確定地答覆,因為自己聽自己唱的聲音,和聽別人唱時,聲源和耳朵間的途徑並不相同,我不知該怎麼去判斷.唯獨對於孫同學,我一聽就知道自己不是對手,甘拜下風,簡直可以未戰先敗來描述.加上她的衣著,呈現出來的整體形態,讓我感覺是有那麼大的差異.那天,她給我的精神震撼,大概就像是現今歌迷遇見了崇拜的偶像,那般的熾烈吧.

等待成績公佈的時間稍顯漫長,各個學校的老師各憑本事,到處打聽.李老師努力了一陣子之後,卻帶回來很意外的結果.依據裁判的評分,孫同學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第三名是明禮國小的一位男生,其他依序有一份名單.但是,明禮國小的音樂老師向主辦單位檢舉,孫同學和我所唱的自選曲,違反比賽章程中,自選曲需以原語言演唱的規定,因此,應自決賽入圍名單中剔除.

李老師和明義國小的音樂老師(也姓李,男性),一起向主辦單位努力爭取,認為小學生那有能力以外國語唱外國原文歌,但最終仍是限於比賽辦法的明文規定,而無可奈何.主辦單位於宣佈決賽名單時,則將前兩名改為參加第二天決賽時的表演者,不計分,而錄取了原來的三到八名,參加週日的決賽.兩位李老師在討論過程中說,怪不得明禮的老師,當天在會場一遇到,就先主動招呼,打聽其他學校的代表選唱的自選曲是什麼,根本一開始就是準備要以這種方法來排除競爭對手的.但再多爭辯,也無從改變結果,因為畢竟是因疏忽而違反了比賽的明文規定.

當天師生一行回到了學校,校長,主任和幾位老師也都聚攏來討論此事,但終究還是無可奈何,只能接受已定的結果.

週日決賽的會場,參賽者先上台演唱,表演者排在最後,因此,我成為倒數第二位上台者,行禮如儀地將前一天的兩首歌重唱了一遍.壓軸的,當然是孫○惠,她的歌聲和外表呈現,依然像前一天一般出色.在演唱完畢後,明義國小還安排了一位學生,上台獻花表示慰勉.當時,這都是我無法想像得到的場面,又多了一次心靈震撼.也因此,雖然只是那麼近乎無關的兩次遠觀,孫同學的名字,倒讓我終生未忘,只因印象衝擊實在太過強烈之故.

對我而言,六年級的獨唱比賽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經驗,有辛勞,有挫折,有收穫,有成就感,當然也有很深的遺憾,還見識到成人世界的險詐.

初中

小學畢業,進到花中就讀,導師是張愛雲女士,初中班上同樣來自附小同班的有:俞劍屏,夏堪楚,吳武雄,與劉可健.初中班上另外還有來自附小其他班的:郭宗愷,彭宜昉,董化嘉,李迎龍,吳國宗,余志剛等同學.當時是依入學成績分班,我們那班是第二好班(我們那屆附小畢業,進了花中第一好班的,好像只有甲班的丘大儼一人),張老師以往都是帶第一好班,一帶三年,帶我們這班是她的一次大膽嘗試,想知道透過她的熱心教導,循循善誘,成果會是如何.

花中當時有兩位音樂老師:郭子究老師和呂佩琳老師,兩位老師的孩子(宗愷和宜昉)正好都在我們班上.因為學校資源不足,當時的音樂課是兩個班級合上,和我們合上音樂課的就是第一好班—丙班.這下子可好,比讀書,我們班多少是差了那麼一點,但比起音樂成績來,附小音樂老師按正規教學紮下的厚實音樂基礎,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我們班上有為數眾多的附小同學,大致上,音樂成績自是稍勝一籌的.

郭老師的教學是以測驗為主體,強迫學生摸索成長,講解的部份為輔.每學期的音樂課很大比例是隨堂測驗.郭老師講解一些樂理後,接著會指定考題,好比第幾頁的歌,或他自寫的一段節拍,三分鐘自行練唱,三分鐘後會唱的舉手,進行個別測驗,能將五線譜無誤唱完,即可先行離席自由活動.宗愷,宜昉和我就成了每堂課比賽誰能先離席的常客,樂此不疲,每學期的音樂成績大多是一百分,這是托了附小完整音樂教育的福,由其他小學來的同學(當然也不全然如此),則常視音樂課為畏途.

初一上,我被郭子究老師選派代表花中,參加中廣公司舉辦的花蓮歌詠比賽.同時代表花中參加初中部比賽的,還有附小同學陳宗蓮的哥哥宗台,以及我們那屆狀元龍文馨的哥哥文麟等.平日練習時,郭老師和呂老師(女高音)都會在場指導,伴奏則由郭老師親自擔綱.初中同學練唱的,大多是愛國歌曲,較為教條式.高中同學則唱像:紅豆詞,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住長江頭,思鄉,上山,山河戀,追尋,微雲,偶然,...等,意境較佳的歌.每當練唱時,我私下也很希望能選唱高中學長們唱的歌,但老師並不做如是想,因而也就不敢造次了.

在初一那次比賽中,還是分為初賽和決賽.初賽時一切都算順利,該緊張發抖時,我還是緊張發抖,該鎮定時,也鎮定下來了,上台的衣服,當然依舊是學校的制服,只不過燙得平整些.為了保持褲子的摺縫直挺,坐在位子上等待時,還會不時地用手將摺縫再壓幾下,坐在旁邊的同學看到,還會相互取笑,這些記憶就彷彿發生在昨日,印象猶新.初賽結束,也順利的進入了第二天決賽名單.

決賽那天早上,老師要求我們再到校最後練習.但是很不幸地,那天練習時,我發現自己聲音沙啞,唱得有些吃力.老師們就建議,中午回家吞一顆生雞蛋試試,看能不能改善.回家後,自是照辦.

決賽時,我順利唱完指定曲,接著是自選曲(記不得了,或許是"我愛大中華"之類的愛國歌曲吧),唱完第二句,我居然忘詞了.我看向伴奏的郭老師,有點不知該怎麼辦.郭老師微微地頷首,停頓了幾秒鐘後,再次彈起歌曲的前奏,這時我突然又記起了歌詞,就順著琴聲,將整首歌唱完了.下得台來,郭老師,呂老師,導師張老師,連數學丁筱和老師都跑來關切,但也很婉惜,說:緊要關頭怎麼會忘詞呢,恐怕沒有希望拿名了.我一方面覺得自己當天聲音不好,又加上忘詞,也感到十分沮喪,比賽結束後,就一個人垂頭喪氣地走路回家了.

回到家裡,家人問我唱得怎樣,我簡短地將經過說了一下,也告訴他們,結果會在中廣七點的新聞廣播公佈,但希望不大.經過了一天不順利的過程,覺得疲倦萬分,便倒頭睡去.

七點多時,我從睡夢中被家人搖醒,他們告訴我,收音機剛才播報新聞,我得了初中組獨唱的第一名.我訝異的說,真的還是假的,怎麼可能呢.這真是一次令我意外的結果!

那次比賽的評審有五位,還記得是:聲樂家申學庸教授,音樂家鄧昌國教授,鋼琴家藤田梓女士,詞曲作家王大空先生,以及中廣”快樂兒童”節目主持人白銀阿姨.得到第二名的是我三姐的同班同學韓○雲(後來成為女高音),第三名不記得是宗台,或是文馨的哥哥文麟,第四名則是六年級比賽時讓我印象深刻的孫○惠.

我在決賽時的忘詞與當天聲音上的瑕疵,似乎幾位評審並不以為意,能穫得他們的青睞,大大出乎我自己和花中老師們的意料之外.後來我三姐告訴我,女中老師進一步去查閱了評審分數,我是在咬字發音上多了0.5分,因而勝出.而這樣的勝利,應該也還要感謝附小老師們,在小學的教導之功吧.

那次比賽的獎品是一隻手錶和一小筆獎金,手錶英文牌名是Darlies,中文是大力士,這樣的翻法,顯見它只是個雜牌,不過倒也戴了兩三年.比賽完的第二天,適逢學校週會,在禮堂裡接受校長頒獎表揚.其後一個月內,同班夏堪楚也在校際演講比賽中,名列前茅,呂理政則在美術比賽中獲獎,莊世忠又得到全校乒乓球初中冠軍.這些成果都是第一好班沒有的,導師張愛雲因而非常高興,一再勉勵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張老師對我們這些毛燥的小伙子,最常告誡的話,是要大家靜心向學,不要飛揚浮燥,我們這些學生私下則調皮的說,我們是飛揚肥皂.後來每當張老師快要說出這四個字時,同學們都會相視而笑,張老師則搞不清楚我們在笑什麼.

初二那年,歌唱比賽又來了.這一次,學校沒用指派的方式,而改為校內自行報名選拔.我挾著前一年的戰績,自以為十拿九穩,挑了首不用再背歌詞的"長城謠"就報了名,既沒請老師安排練習,也沒考慮音階高低適不適合我的問題.上了台,郭老師照原譜曲調彈奏,我在將整首歌快唱完時卻出了狀況,歌曲中結束前的最後一句,要唱到最高點,我因沒法唱上去,而將音唱爆了,整首歌因此在沒有收尾下結束.

當時學校內擔任評審的老師(包括附小同學淑靜的媽媽,賴順馨老師),都是對我熟識的.他們很公正的評分,既不因考慮我去年的成績,也不因對我熟識而有任何偏頗.就這樣,去年得到全縣冠軍的我,在第二年校內選拔初賽中,慘遭淘汰的下場.

回想起來,那三年參加歌唱比賽的歷程,好像每次都令自己意外.第一年表現良好而被規則剔除,第二年唱得有瑕疵卻得了第一,第三年輕心自大而在起跑點上慘遭殲滅.高低起伏的情節,簡直是在提供材料,好用來當作是警惕世人的教學案例,多年後再看,自己還是覺得汗顏不已,慚愧萬分.

高中

花中的音樂教學成果,在郭老師的主導下,是頗具名聲的.花中高中合唱團在每年的全國高中比賽中,更幾乎是常年穩踞亞軍寶座,僅次於新竹中學的戰果紀錄.但是我們也知道,郭老師心中當時一直有一個遺憾,那就是花中的管樂隊,從來沒能在全國比賽中,進入前五名.或許也是因為郭老師的長子宗愷在我們這一屆的關係,郭老師向花中校長提出了,要讓我們這一屆的管樂隊,打入全國賽前五名這樣的挑戰.

郭老師挑戰這個目標的行動,在徵得校長同意後,於我們初三快畢業時展開.學校將在學成績排名在前,可望免試直升高中部的學生中,挑選出音樂成績好的,在初中畢業前,即先成立了管樂隊.當暑假開始,高中生涯還未真正展開時,我們這屆的高中管樂隊,已提前開始進行訓練了.

當時管樂隊的隊員都知道學校對我們的期望,暑假練習時也格外賣力.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在高一學期開始後,我們已初步能應付升降旗和週會伴奏的要求,稍具雛形了.

我們利用每天的課餘時間,努力練習,高一一年中練會了許多曲目.相對地,學校也盡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在升高二那年的暑假,學校更讓我們參加救國團為期三週的管樂隊集訓營,地點在台北市和平東路的台北師專.

我們由指導老師(又是一位李老師,李豐盈)和宋教官率領,坐蘇花公路的汽車,再轉搭鐵路局的平快車,一路前往台北.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花蓮,蘇花公路無止境的曲折山路,讓我暈眩嘔吐,蘇澳到台北鐵路兩旁的山巒海景,則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當鐵路列車駛過南港站後,一路上見到成排相繼的公寓房舍,綿延不斷,和花蓮住家間的開闊空曠,有顯著的不同,這才第一次體會到,城鄉間的差距是如此巨大.

集訓營裡安排了緊湊的課程,終日與自己的樂器為伍,每天交互的分部練習和團隊合奏,大家互相演練觀摩,穫益良多.而在每種單一樂器幾十人的競爭氛圍下,因榮譽心的驅使,使我們更是進步快速.

遇到集訓期內的週日假期,識途老馬的彭宜昉,還帶我們到中華路去見識一下台北這個繁華世界.看到當時中華商場樓頂,閃爍多彩的霓虹燈,不禁感到目迷五色起來,這是住在花蓮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在互相慫恿之下,我和幾個同學還在中華商場,買了這輩子第一條的所謂西裝褲.那條深咖啡色的長褲,想當然耳地,也成了隨後兩三年,遇到需穿體面服裝(自認為)時,我的唯一選擇.

從暑期集訓回來,就真得開始為高二下的音樂比賽準備了.在高中的音樂欣賞課程裡,郭老師經常會播放一些經典音樂,讓我們聆聽.當時市場上,有一家松竹唱片公司,出版了一百張的古典音樂膠質唱片,內容包羅萬象.我們從裡頭挑選出難易適中的一些曲目,並經過討論之後,我們和指導老師(郭,李兩位老師)最後選定了兩首:"森林中的打鐵匠",和"星條旗進行曲",做為參賽演奏的曲子.自高二上學期開始,我們就逐漸展開了為參加比賽而需做的練習.

指導老師每天督導修正各人演奏的技巧和缺失,趕不上進度的則會被安排加強練習.兩首曲子一練再練,務求做到萬無一失的地步.星條旗進行曲,其實就是美國的升降旗歌.學校旁,門諾醫院的美籍醫護人員,聽到我們的演奏,還聞聲而來,進行現場錄音.說要保存起來,將來要帶回美國放給親友聽.

而與此同步也在進行準備的,則是學校的合唱團,那是花中的老本業,總不能顧此而失彼呀.郭老師對合唱團歌曲的一貫安排,都是一首自創歌曲,一首其他歌曲.郭老師說,他不敢講自己寫的歌有多麼好,但是他確定知道自己寫的歌想要表達什麼,也最清楚該怎麼表達.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因管樂隊成員,不能再參加合唱團),我們這屆合唱團唱的郭老師自創曲是"你來".

郭老師創作的合唱曲不少,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首推"回憶",有時候這首歌簡直就被當成了花蓮的縣歌."回憶"這首歌旋律優美而華麗,每個段落都讓人覺得渾然天成,好像就應該那樣連續下去似的,聽後很容易記住,是那種一聽就會喜愛的類型.呂佩琳老師為它填的歌詞也意境感人.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作詞者呂老師在試唱,作曲者郭老師在彈琴,地點是在花中的禮堂.我猜想那時呂老師和郭老師可能正在反覆琢磨這首歌,為合唱曲做最後版本的修飾,我碰巧經過,而恭逢其盛地聽到了.

或許由於"你來"是我們這屆合唱團的選唱曲使然,也或許是因為年長後,被"你來"的歌詞所深深觸動,我近年越來越覺得我更是喜歡"你來"這首歌.尤其當四下寂靜時,傾聽這首歌,甚至會令我感傷到潸然淚下.

高二下(1967年)的三月底,花中管樂隊和合唱團在取得花蓮縣代表權後,一齊乘坐三輛遊覽車,經過中部橫貫公路到彰化,參加四月初的全國比賽.在那次比賽裡,管樂隊真如預設的目標,剛好拿到第五名.第五名聽起來,好像也不是那麼優異,但前四名的學校樂隊,可都是高三的學生代表組成,比我們多了一年的準備功夫,而被我們擠出前五名的隊伍,更是在管樂比賽裡,素負盛名的一些大型名校.這樣的成績,大概已是花中資源有限之下,當時所能達到的極限了.

合唱團則是退了一名,成了季軍.我們管樂隊的成員,私下則開玩笑說,合唱團是因少了我們這些音樂一軍,才會退步一名.當然,合唱團團員一定是難以同意這個看法的.

伴隨那次比賽,參加師生也做了一次環北半島的旅遊,一路上遊覽了天祥,大禹嶺,日月潭,八卦山,獅頭山,石門水庫,故宮,陽明山,金山,野柳.在抵達彰化的那天黃昏,我第一次看到西部地區的落日,在渾厚污濁的空氣遮掩下,竟像是一個微紅的蛋黃,輪廓清晰可見.而花蓮空氣的清新,絕對無法讓你逼視太陽.東西部環境的差異,又讓我再次感受到是那麼樣的不同.

我們那年的管樂隊成員為:豎笛的郭宗愷,李迎龍,蔡錦隆,邱延昌,薩克斯風的彭宜昉,黃立琪,余榮桂,李建忠,小喇叭的呂理政,鄭崇吉,葉清輝,羅美麟,法國號的胡德祥,高音喇叭的王榮賢,盧崑宗,中音喇叭的龍文馨,李萍,低音喇叭的陳能駒,姜蘇台,橫笛的李克成,蕭清輝,鐘琴是鄧錦山,大小鼓是陳瓊福,馮田琪,我和吳茂昆是伸縮喇叭,平日指揮是潘以信正(希望名單沒有遺漏).

我在平日訓練時,做了較多的基本工練習,吹奏伸縮喇叭時的音色,大概還算優美迷人.郭老師在評論各人的表現時,曾對我的音色和音準,讚揚了一番.後來,在一場郭老師受教門生的音樂發表會上,郭老師還特別指定我上台獨奏,成為整個樂隊裡唯一上台表演的人.受到郭老師的肯定,當時自然頗感光榮.進到大學後,因學校純為理工學校,規模也小,雖然後來也有管樂隊的設立,但參加了幾次練習後,覺得大家志不在此,素質不均,也就不了了之,告別了學生時代管樂之路.

從小學的音樂課開始,生活中和音樂一直都有著還算緊密的關係.音樂讓我得到了精神上的調劑,建立我對自己的信心.在漫長的求學過程中,增添了很多課本以外的學習樂趣,到了年長時,又成為我多采的回憶.我有時候甚至於會想,如果我晚生了二,三十年,父母從小把我送去學音樂,從而一生以音樂為職志,那會是一條怎樣的道路?會因為每天與音樂為伍,而覺得更快樂?還是終究也會因它是自己每天的工作,而日久生厭?生命不好實驗,時光無法倒轉,我們一生走過的路,更不可能重來,我是永遠不會知道這個問題,我自己的答案是什麼了.

家麒 重寫於2009.11.28

後記:

一.四年前,我曾拜師(台北市立國樂團成員)學二胡,老師教了一年,雖誇我是他教過進度最快的學生,還因聲音拉得不錯,問我是否學過小提琴(沒有),但我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學習熱情,學了一年,練習既被動又不足,筋骨僵硬,終究還是半途而廢,放棄了.

二.也許因學校學音樂的過程影響,我對歌曲傾向於記譜而非記詞.聽到好聽的旋律,記住的大多是它的譜,而不知它的詞在說什麼.和我同學過的老朋友,知道我年少時能唱,總以為我的卡拉OK功夫了得,卻不知我幾乎不碰卡拉OK.加上年紀越大,中氣越不足,看到螢幕上的歌詞,要塞到旋律中,總因生疏反而亂了節奏.

*****
家麒兄,

我的朋友想托買“郭子究老師音樂集"(NT470),不知你能否幫我劃撥買到?

http://web.mac.com/sidneychu/iWeb/1A25BA32-9AFE-11DA-8F33-003065EF567C/F4263A6C-4845-11DB-9116-003065EF567C.html

我到台北以後再跟你聯絡。

Bill

*****
Bill,

沒問題,我會和郭老師文化會舘聯絡此事.郭老師是很多花蓮人(特別是花中畢業)的共同"回憶"(這首歌更幾乎可說是花蓮學生的縣歌),不知道你的朋友是否也是花蓮人?

據以前接觸的經驗,郭老師文化會舘的工作人員似乎不是專職的,販賣的CD,有時候會有斷貨的情形,如果有問題,再向你回報.

我曾為小學與中學同學,寫過一篇憶舊的文章,其中與郭老師有相當關聯,如果有興趣,請參閱附檔(也載錄於此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hc5700 ).郭老師的長子--郭宗愷,是我太太小學的同班同學,也是我中學六年的同班同學,現在還在東海大學教音樂.

家麒

*****
家麒,

王燕來自成都,她是我們詩班的首席女中音。她知道我要回台灣,特別要我去找郭老師的全集,最好能有老師的作品歌譜,尤其是“回憶”。

我知道你跟郭老師的淵源很深,所以我是找對人了。還要再謝謝你上回幫我的朋友的老公買的內功秘笈。

Bill


2 comments:

  1. Bill,

    Thank YOU very much. I literally read his stor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 truly enjoyed it. The music sheets are very clear and easy to read. I am very very happy!

    Is he one of your classmates that you are going to get together with when you go back to Taiwan?

    Anyway, many thanks!

    Yan

    ReplyDelete
  2. Mr. Chan,

    I just finished reading your stor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 truly enjoyed it very much.

    I admire you and your fellow classmates in the orchestra for your accomplish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r. Guo and other music teachers.

    I feel that you are still a great singer, not sure if you are a bass or tenor. I wish that you could sing with us at our church choir.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music files. I opened them. They are so clear. I only know "Hui Yi" and "Ni Lai". I first learned them when I was singing with Dallas SeaSky Choir. I loved them so much because every time I sing them, they touch my heart.

    Thank you again for the story and the music sheets.

    Best wishes for the spring!

    Wang Yan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