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12

慾望和需求


Bill:

我把過度的需求,錯誤當成過度的追求完美完善,使得這個題目討論,非常走調。 經過上網查到一些常識,知道正確的定義。參考資料如下:

中正大學魏慧娟教授 --

需求的名詞
‧ 需要(want)
‧ 慾望(desire)
‧ 要求(demand)
‧ 興趣(interest)
‧ 驅力(drive)

需求的概念
‧ 需求是指個體實際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真正的需求)
‧ 需求是指個體希望或比較喜歡的狀態
‧ 需求是指個體感到〝不足的狀態〞

需求的分類
‧ 基本人類需求,如飲食、睡眠、安全與健康
‧ 規範性需求 : 是指期望的標準與實際存在狀況之間的不足與差距(真正的需求)
‧ 感覺需求或表達性需求 : 如個人的需要、興趣或慾望
‧ 比較性需求
‧ 真實需求 -- 需求為一種缺乏不足的狀態

討論
個體期望須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社會期望高齡者須具備的能力是什麼?

今天在新竹上班,現在要趕shuttle bus,匆匆先告一段落。

阿堂

*****
阿堂:

今天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議題 – 需求,當然還是要把焦點擺回到我們身上– 老人的需求。不過如果只單單提到需求而認為老年人不要奢談慾望,這樣的生活又少了一點活力和生機,所以在我們的需求裏,還是不能少了慾望這一項。

Bill 

*****
Bill,

需求的滿足程度影響退休人的幸福感;無所求和妄求,也是雜難題目,我認為需求的轉移是必要的、智慧的選擇。

我認為在節骨眼,宗教活動與教義常能扮演完善的角色, 也有〝很〞角色,可以瀟灑處理而不須要。

阿堂

*****
阿堂,

前天出去春遊,繞湖走了11 miles,昨天又翻譯了一篇Rudyard Kipling,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詩〈If〉;我會去翻譯這首詩,是因為網路上的版本,已經成為譯者自己的創作了,讀中文版的人不讀英文,讀英文版的人不讀中文,偏偏出了像我這種少數讀了譯文後,非得去挖出原文的怪胎,我建議你也跟著讀一讀,順便評評理。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去瀏覽了一些英文的詩評,發現我的理解,居然是獨門又是冷門。

現在我把這兩天的生活簡短的提出來,因為這正是我們要討論的題目的寫照;與其像個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的大綱,倒不如從自己的生活的細節,心思意念來看看什麼是我們的需求。

Bill

在大學同學畢業30年旅遊聚會完(10年前,平均52歲),很多人認為當年4年同窗,同宿舍的生活,和現在大家事業有成,一起旅遊的愉快體驗,促成好些人積極思考建構群居退休屋的夢想。有錢、有閑、有伴又有趣,這是大家共同的慾望需求,班上的小猴子也真正的著手買地,主要的考量,就是群居退休屋。

7年以後,我再回台灣,小猴子很認真的帶我去看那一塊買下來的地;但是,我很歉疚的未能給他一點正面的贊同或建言,因為這7年的日子裡,我陪了雙親走過了他們最後的那一段路,還料理了一位好友的葬禮;這等的經驗,使我覺得光是有錢、有閑、有伴又有趣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需要,而且,一個能符合大家需要的老年退休環境,在目前的社會裡並不存在,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建造。


**待續

2 comments:

  1. (比較這篇文章的兩個網站,這裡圖片更契合文義,很有幽默感與笑點;就選擇在這裡留言)
    老人的需求,一定會是退休/ 準退休同學的重要級議題。了解需求的動機分析,就比較容易解決需求的問題。
    心理學領域對〝需求與動機〞的討論已發展近一世紀,已有很好的成果。學理工的要很謙虛地吸納,還好他們建立的動機/行為模式,是沿用簡單的控制/系統科學,被他們一點就通。
    所參考網頁的文字(key word= 心理學 & 需求 & 動機),還是太長,不知道要縮減到何種程度及從何處開始討論?

    ReplyDelete
  2. 有人和我對談個人心理上的嚴重問題,因為我了解她的真實狀況,所以我告訴她,分析她的multiple personality的問題。

    她說我講得比她的心理醫生還準,我說她給她的醫生虛問虛答,所以完全在打高空。

    你找到的資料很適合課堂或公司的seminar,只是離實際還差了一層,我還沒定下心來好好思考。從我的反向思考,我能想到的是“無所求”和“妄求”。

    ReplyDelete